自從知識懷孕後,每次吃東西或吃完東西後總是要上網google一下,
看一下那些懷孕不能吃(但都吃完了,還能怎樣??),
懷孕光是吃也是門大學問,
我雖然是主張均衡飲食派,吃得好不如吃得巧。
但到了懷孕後期(36週後)已經是對垃圾食物的誘惑忍不住了,
開始對垃圾食物進攻,吃完整個心情真好,
懷孕保持愉快心情也是很重要的。
這篇今天在自由時報看到的,覺得很不錯,分享出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均衡飲食 吃出好孕氣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jul/10/today-health5.htm
文/鄭欣宜
近年來少子化,民眾教育程度提高,對優生學也越重視。如何從日常飲食中健康吃,當一個好「孕」氣的媽咪?
◎以下提供幾點孕期營養該注意的事項參考:
●吃得好不如吃得巧:胎兒的營養取決於媽媽所攝取食物,建議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。
全穀根莖類可選用高纖並富含B群的糙米、燕麥、五穀米來取代白米。
蛋白質可以攝取不含膽固醇的植物性蛋白(黃豆製品)或低脂肉(去皮家禽類、里肌肉),來取代高脂肉類(三層肉、醃製肉品)。
油脂方面選用植物油,並適當增加堅果類攝取。
蔬果方面,天天五蔬果,每餐至少半碗的蔬菜攝取量,每天至少2份水果。
奶類則以低脂奶或低脂起司取代調味乳及全脂奶。
●規律增加體重:從懷孕到生產,建議體重增加10到15公斤為宜。
懷孕初期1到3個月建議增加1至2公斤;中期4到6個月增加5至6公斤;後期6個月到生產增加5至6公斤;懷孕4個月起,建議每週以0.5公斤的體重增加,切勿減重或體重快速增加!
●不同孕期營養重點大不同:懷孕期營養共分三期。
懷孕初期(1到3個月)為胎兒神經管發育關鍵時刻,建議懷孕前3個月可多攝取含葉酸食物,如:深綠色蔬菜、小麥胚芽、全穀類、核果。
懷孕中期,胎兒器官持續發展、體重快速增加,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取,魚肉、里肌肉、蛋類等,素食者可多選擇黃豆製品。
懷孕中、後期因缺乏鈣質,有些孕婦易抽筋,可多攝取低脂奶類、乳製品、小魚乾、深綠蔬菜。後期(7個月到生產)胎動頻繁,胎兒與媽媽體重快速增加,部份媽媽可能有便秘及下肢水腫問題,除增加蔬果攝取,飲食以清淡為主,避免過多鹽分造成水分滯留、導致下肢足背水腫更嚴重。
懷孕後期血流量增加,為彌補分娩失血流失的鐵質及儲存新生兒體內鐵質,可多選擇紅肉類、深綠蔬菜、紅豆、葡萄乾等鐵質食物。
●減少高熱量及刺激性食物:應避免糖果、巧克力、可樂汽水、零食、油炸品等高糖高脂的食物,避免造成產後肥胖,也要減少咖啡因飲品的攝取,因其可能會影響胎兒骨骼的發育!
(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)